第(3/3)页 他们在回想,自从陛下来到镇南关的一系列举动,像是用所谓“清君侧”的计谋,引孟玦来袭,然后将其生擒,有直接放掉,一擒一纵之下,给孟玦和百越树立了一种深不见底,却又宽厚英明的形象。 接下来,又在第二次大战中,面对百越的挑衅置之不理,这不仅是忍耐,还有智慧在其中。 毕竟不是什么东西,都能够通过战争来解决的。 直接等到百越后方出问题,对方即便能耐再大,可没有粮食,也算彻底无用了,只能被击败。 这种时候,是战胜百越最好的机会,换做任何一个将领,都会这么做。但陛下偏偏没有,反而给对方补足粮草,免除后患。 如此举动,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,或许会助长百越的气焰。 可有一点能肯定,那就是无论孟玦,亦或者是那些百越高层们,面对这番举动,肯定也会敬佩至极。 这一系列举动下来,不仅让百越没有了再战之心,更是让他们了解到,当今陛下的宽仁和英明,所以在臣服时,也不会反抗了。 而且,现在的百越,若想要真正摆脱蛮人的名头,就必须想办法被中原王朝接纳。 现在陛下的表现,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想法,孟玦是一个聪明人,自然知道这种机会是难得的。 若再一意孤行下去,怕到时候百越,要面临灭顶之灾。 毕竟大魏的国力在不断强盛。 越到后面,百越的优势,便愈发不足。 而也是就在此时,宋公文等人,才真正明白了,陛下究竟是想做什么。 不是战胜百越,而是征服,将百越纳入大魏的版图之中,唯有如此,不仅解决了南境的问题,还能让大魏王朝更进一步。 原来,陛下看的是这一步,不在意一朝一夕的得失,陛下要的,是整个百越! 忽然之间,几人自惭形秽,自己居然没看出来这一点。 还不理解陛下的做法。 原来一开始,是他们想当然了,没有意识到,陛下的目光,看得比任何人都要远。 宋公文更是忍不住惭愧,觉得自己太狭隘了,看来以后,不能对陛下任何的一个决定产生怀疑啊。 一时之间,在场众大臣们,看向魏云弈的目光,愈发敬畏了起来。 辅佐这样的帝王,乃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幸事! 可魏云弈。 此刻却很难受,因为他并不知道,最终的结果会这样。 不然的话,他都不会宣布打这一场大战。 百越更是不会去理会。 随他们去。 还有之前的高阳,若自己不选择一战的话,高阳也不会被灭. 忽然间,魏云弈沉默了,他在想一个问题,那就是土木堡战神,为什么能仅凭借一场战争,就奠定了骂名?对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啊? 自己努力了这么久,也是御驾亲征,为什么结果完全相反呢? 当昏君,就如此之难的吗? 为何别人如此轻松? 世界到底怎么了? 魏云弈满心疑问,想要知道原因,知道为什么,但很可惜,没有人可以回答。 最后,将目光再一次放在了孟玦,和面前的百越大军身上,最后,缓缓开口道:“朕,可以同意你们的归顺,但有一句话,朕要放在前头。” 他知道,现在这种情况,百越和大魏之间,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起来了。 即便自己不接受归顺,孟玦也不会兴兵,否则,对方就不会选择请降归顺。 在此人眼中,大魏是真的无法战胜。 而自己做什么都没用。 因此,为了让气运不再一次暴涨得厉害,他必须要想办法才行。不然,百越这一归顺,大魏又无端多了一块土地,那气运得涨成什么样子啊? 魏云弈不敢想,也不愿意去想。 第(3/3)页